2015年9月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。而当前,由于国内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,医疗资源分配不均,如何有效建立起病患与基层卫生机构之间的信任关系,成了分级诊疗制度落地的一大难题。从信息化角度讲,远程医疗解决方案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核心技术。
近年来,为配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加快远程医疗“县县通”惠民工程建设计划,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率先开展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工作,并被授予“广西远程医学中心南宁分中心”称号,借助广西远程医疗平台体系,向上紧密联系国家级、省级医院,向下辐射县、乡镇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,助力分级诊疗政策落地。近期,在由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主办、爱普生(中国)有限公司协办的“2017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系列沙龙·南宁站”活动上,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信息科科长陈丹发表“医院远程医疗信息化构建的思考”主旨演讲,分享了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远程医疗建设情况和远程医疗推行难点。
远程医疗应用有两大类
“高大上”类——以医院间中心对中心的远程会诊业务为主,医院配备独立房间远程医学会诊场所,网络直连分院和医联体单位,配备高端的语音、视频、影像采集设备,追求最大化模拟面对面会诊效果;系统支持将视讯传输至院内各大会议室,便于开展远程教学、多学科疑难讨论、手术直播等应用。其局限性在于各医院需设有独立中心、专线等,且设备昂贵,双方需同时在线,会诊需提前预约。
据陈丹介绍,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“高大上”类的远程应用总共开展10例,在经济效益方面入不敷出,但从管理角度分析,能远程监督基层医疗实时情况,从医疗教学角度分析,集合省内外专家做会诊,能高效提升医院医生的专业技术能力,“正经产出不高,旁生收益非常巨大”。
“短频快”类——以医生对医生或医生对病人为主,主要解决小型会诊的高需求率问题,利用互联网网络的便易性,以医生工作站或个人手机为载体,使用一般通讯设备即可进行互动,且不受时间、地点的限制,可进行离线或在线会诊,对医疗设备或信息系统数据互连要求更高一些。其局限性在于容易受设备和环境影响,成像有限,不益于疑难诊断,且底层架构基本b/s和app,有一定的局限性。
远程医疗推行三大难点
陈丹介绍,远程医疗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辐射基层医院,提升基层医疗水平,实现分级诊疗--基层首诊。目前,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是远程医疗推行的最大阻碍,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:
1.电子病历数据--无系统,何数源? 无技术,何互连?
基层医疗机构缺少完整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,无法及时导入、导出、扫描病历信息等。
2.医疗影像数据的传输标准--放射、超声、病理:DICOM,心电:ECG、SCP-ECG、GDF等。
加入远程医疗平台的,必须配置统一标准的心电图工具,以方便远程会诊。
3.存储--私有云?公有云?
数据存储在什么地方,安全度、应用度怎样,都存在问题。
远程医疗推行的第二大难点,即医疗资源平台的问题。远程医疗推行必须配套一个医生资源库,谁能抢占医生资源,谁就能掌握远程医疗。因此,做跨省或者跨国家的远程医疗平台必须建立自身的医疗资源库。
第三大难点是重复作业的问题。新医改以来,各级、各地医疗机构都做远程医疗,容易造成机构间建设的重复和应用间功能的重叠,需要做好“务虚”和“务实”的抉择。务虚,即把规划做好,把理论放前面;务实,即考虑清楚能做出什么样的效果。因此,务虚是务实的前提。